close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齡人口過億的國家。不僅如此,據《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統計,2012年中國的老年人口數量已達1租辦公室.94億,2013年將突破2億大關,2025年將突破3億。
   養老保障體花店系制度不再留白
   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閻青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的養老保障體系包括基港式飲茶本養老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三大塊。30年來,中國出台各種涉老文件超過500件,養老保障體系經過三次大的調整,目前已實現了制度上的全覆蓋。他說,中國在短短的幾年裡建立起世界上最龐大的養老保障體系,這是一個堪稱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在北京,東城區市民王強剛到45歲。在他看來,這似乎已過了應聘打工的好年紀,但正好趕上籌備養老的“好時候”:“從現在起每個月交700元的養老金,到60歲剛好交滿15年。到那時我每月應該不止住商不動產領1330元哦,時間上看還算合適。”
   王強說的“1330元”是北京市2013年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最低養老金額。2011年7月1日,中國啟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試點,填補了養老保險制度最後的空白。在此之前,像王強這樣的城鎮非從業人員想參保也找不到適合其情況的養老保險制度。閻青春告訴記者, 2009年,中國開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保)試點,2011年開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居保(城居保)試點。至2012年8月租屋,兩大養老保險實現了制度上的全覆蓋,與此前建立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一道,實現了國民養老保障制度城鄉覆蓋不留空白。
   要從制度全覆蓋到人員全覆蓋
   在中國,新農保和城居保採取自願參保的方式。以新農保為例,高齡農民普遍積極參保,但一些地方不乏45歲以下農民對參保不積極的情況。
   在河南鄭州,72歲老人張麗莉(音)決定投保是經過兒子認真計算的。張麗莉告訴記者,只要每年交100元(鄭州新農保每年繳費從最低100元到最高3000元,分15個檔次可選),交滿15年,60歲後就可以所繳總額除以139,按月把錢領回來。
   “算算領保領139個月就賺回來啦!”她每月能領到來自政府財政的95元養老金,張麗莉說。“這個是參保後政府送的錢!比我兄弟實惠多啦,他在開封蘭考,每個月只有60元吶。”
   記者咨詢鄭州、開封和北京三地人保部門的12333熱線獲知,中央財政對新農保的基礎養老金統一為55元,各級政府另有不同的配套。配套後,開封蘭考為60元,鄭州為75元,北京則達到390元。
   在張麗莉每個月領到的95元里,75元之外的20元乃出於她以72歲年紀所享受的高齡津貼,屬於社會福利。
   據民政部的回函介紹,中國已建立適度普惠的老年福利制度,對於高齡老年人,全國18個省份出台了標準不同的高齡補貼制度。對於經濟困難老年人,全國已有22個省份建立了養老服務補貼制度,並提供低償或者無償的養老服務。對於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的老年人,政府負責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並提供無償的養老服務。
   張麗莉告訴記者,她大侄子剛四十歲出頭,“年輕人看不上幾十塊錢(政府基礎養老金),沒參保。”
   就此類“基礎養老金吸引力不足”的情況,人保部副部長胡曉義曾公開表示:堅持低水平起步、廣覆蓋,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條基本經驗。
   養老金“九連增”背後
   在中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自2005年首次調整後連續九年增長,2013年達到1893元。從2005年的月人均700元提升到近1900元,人均漲幅達到1.7倍,年均增幅超過10%。
   閻青春樂觀表示,中國企業職工養老金連年增長,醫保的補助標準、支付比例也在年年上調。今後新農保、城居保的待遇水平也會隨經濟發展而增加。而另一方面,考慮到9年來的通貨膨脹因素影響,貨幣購買力的下降,要解讀養老金的實際增長就有必要引入一個概念——“養老保險替代率。”
   養老保險替代率是指社會平均工資替代率,即一個人退休之後能拿到相當於社平工資多少的比例。國際警戒線為50%,按照國際經驗,養老金替代率大於70%,即可維持退休前現有的生活水平,如果達到60%~70%,即可維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於50%,則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會有大幅下降。
   國際勞工組織《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規定,養老金的最低替代率為55%。
   我國建立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時,預期的平均替代率為58.5%。這一水平能保證必要的生活支出。
   現實的數據顯示,中國基本養老保險退休金對在職職工平均工資的水平從1997年的76%下降到了2009年的47%。據測算,2010年替代率為42%,2011年有上升,達到44%左右。
   養老金九連增的背後,替代率還連年徘徊在國際警戒線下。由此可見,根據工資增長率和物價指數,建立制度化、精準化的養老金增長機制顯出必要性。
   雙軌制改革試點無實質突破
   在企業養老金九連增難掩低替代率的尷尬背後,中國事業單位和機關單位的養老金替代率一直被社會批評為“居高不下”。
   人社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系主任褚福靈曾專題調研過我國養老金替代率問題。據褚福靈公佈的數據,中國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均退休金近5000元,替代率總體維持在92%~107%水平。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不用繳費,但是養老金卻要比企業高許多。中國的“養老金雙軌制”備受爭議:在雙軌制下,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退休實行由財政統一支付的退休養老金制度;而企業職工則實行由企業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最引人爭議的在於,享受的標準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準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5倍,最高可相差50倍。
   雙軌制的形成原因要追溯至計劃經濟時期。經濟體制改製前,我國企業基本上都是國有性質,企業職工是“單位人”,在職時的工資、退休後的養老,完全由單位負責。
   改革的不同步,兩種制度在籌資方式、待遇計發調整和管理方式上均不同,形成了所謂的養老“雙軌制”。儘管從2008年開始,有廣東、上海等5省市事業單位試點改革,然至今沒有實質性突破。
   被期待的企業年金制度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盈華認為,機關事業單位的生活補貼由地方財力負擔,具備“準職業年金”的性質,從這個角度上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替代率是退休費替代率和職業年金替代率之和。
   而城鎮企業職工的替代率沒有考慮企業年金部分或者根本沒有企業年金。如果企業年金制度能夠建立,按照國際經驗,企業年金能在政府養老金的基礎上,再增加20%至30%的替代率。企業養老金制度設計時預期替代率為58.5%,兩者之和即接近90%。
   事實上,早在1995年,原勞動部就出台過一部企業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到2004年,原勞動部在此基礎上出台《企業年金試行辦法》,以促進建立多元的養老保險體系。
   然而,人社部2011年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末全國有4.49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人數為1577萬人;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3570億元。無論從參加企業規模、還是參保職工人數以及基金總量來看,企業年金都比較弱小,遠沒有承擔起補充養老金的責任。
   閻青春認為,要提高替代率水平,從根本上講還是要增加養老金的收入來源。這有賴於養老保險體制的改革,在建立多元的保障體系的同時,也要實現養老金的保值增值,同時積極探索財政、國有資產增加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投入和補充的辦法。
   世界上沒有先例的探索與實踐
   據中國社科院《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披露,2011年全國32個統籌單位中有14個收不抵支,收支缺口高達766.5億元。此前有數據顯示,養老現收現付制讓年輕人的養老金大部分支付給了現有的退休人員,只有8%進入個人賬戶,空賬高達2萬多億。
   而2020年到2050年,中國將進入加速老齡化階段,人口紅利將逐步轉為“老齡化負擔”。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口機會窗口”將逐步關閉;即使嚴格控制養老金增長水平,2030年前後養老金支出總額也將以10萬億元計。
   屆時,養老金空賬將如何運轉?
   閻青春表示:對於空賬問題,首先要理清空賬的形成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研究解決填補空賬的辦法。長遠來看,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快,國家管理的公共養老金收支缺口增加,儘快推出養老金整體投資運營方案顯得尤為迫切。
   養老體系改革頂層設計方案被期待年內出台。
   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在2012年的答記者問中強調,一個人口超過10億的發展中大國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世界上沒有先例,必須立足於國情不斷地探索,抓緊進行制度、政策、資金安排的準備。  (原標題:一次沒有先例的探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f02cfcw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