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國
  江蘇豐縣縣委統戰部一名科級幹部近期被爆欠債跑路。記者調查瞭解到,當事人不僅自己直接註冊公司經商,還利用高息誘惑“集資”,欠下至少數百萬元債務。(12月23日《經濟參考報》)
  其實,基層官員融資之所以能夠得逞,原因就在於其身份的獨特性。在基層,很多經商或者欠債跑路的官員都是“實權派”,即便不是高官,但在地方圈子裡也是小有名氣。於是,依賴於官員身份的特殊,很多人都對基層官員抱有一種信任感,認為他們的身份必然決定了不會騙人。可是,現實並非如此,信任的背後,總是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
  從這個方面而言,即便存在監督機制,也不可能達到無縫隙覆蓋的目標。基層範圍寬泛,官員較多,他們從事何種行為,往往都是私下進行,具有不易察覺性。如果不是相關人員的舉報,不是基層官員自我表明,如何能夠真正堵住亂象滋生的途徑呢?
  本質上而言,監管的籠子需要打造,將基層官員的權力置於強有力的監督制度中。但是,也不能忽略基層亂象並不是官員的“獨角戲”,還應該在其他普通公眾身上打好“預防針”。比如,之前對基層官員的“身份依賴症”,有必要加以剋服和改正,養成理智投資和理財的習慣,而不再將基層官員視為“靠山”。再比如,對於違紀經商、集資的基層官員,一旦被公眾發現,應當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以便給予相應的處罰。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原標題:基層融資亂象不是官員“獨角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f02cfcw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