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運河穿越8省、直轄市。(資料圖)■時至今日,中國大運河還在發揮著作用。新華社 發
  當地時間6月22日10時許,正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同意將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次申報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中有河北的“兩點一段”——滄州東光縣謝家壩、衡水景縣華家口夯土險工以及南運河滄州至德州段河道。這也意味著我省繼長城(山海關、金山嶺)、明清皇家陵寢(清東陵、清西陵)、避暑山莊及周邊寺廟後,又擁有了第四處世界文化遺產。
  申遺:歷時八年終獲成功
  縱貫中國南北的中國大運河始建於公元前486年,已有2500年曆史,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和安徽8個省、直轄市,是世界上里程最長、最古老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運河之一。2006年我國做出了大運河申遺的決定,歷時8年申遺成功。據瞭解,此次大運河申報的系列遺產分別選取了各個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共包括中國大運河河道遺產27段,以及運河水工遺存、運河附屬遺存、運河相關遺產共計58處遺產,河道總長度1011公里。
  世界遺產全稱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是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人類罕見、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申遺”首先要被所在國政府列入“臨時備選名單”,然後再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上報正式提名文件,經一個獨立的咨詢委員會考核後,提出候選名單,最終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將最終決定是否將其納入《世界遺產名錄》。
  據瞭解,申遺的標準非常嚴苛,有的地方花了10年做準備才入選。世遺委認為,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業革命前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土木工程項目,它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的交流和領土的統一管轄,體現了高超的水利技術。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交通、運輸、行洪、灌溉、輸水等作用。
  有人問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究竟有啥用?對此有業內人士解釋說這如同掛上“金字招牌”:“全球都很看重這個稱號,譬如很多外國游客在選擇旅游地時這是個很重要的參考標準,中國麗江、平遙古城申遺成功後,旅游收入提高幾十倍。”
  河北:“兩點一段”展現運河原生態
  大運河河北段北起廊坊香河縣與北京交會處,南至邢台市臨西縣尖塚,流經廊坊、滄州、衡水、邢台、邯鄲等五市,總長近600公里。“運河三老”之一的羅哲文曾評價大運河河北段遺址線路清晰,體系完整,擁有較為完整的人工河道和堤防體系,代表了我國北方大運河遺產的特色,“它的原生態性很明顯,這一點是其他地區大運河所無法比擬的。”這在我省大運河申遺點段——華家口夯土險工、連鎮謝家壩兩個遺產點,以及滄州至德州段運河河道都有具體體現。
  華家口夯土險工和連鎮謝家壩人稱“糯米大壩”,採用了糯米漿拌灰土這一中國建築中古老的工藝。其中位於滄州東光縣連鎮、南運河東岸的謝家壩,壩體長235米,厚3.6米,高5米。謝家壩建於清末民初,一謝姓鄉紳帶頭捐資,從南方大量購進糯米,組織人力用糯米熬湯,再將白灰與泥土用糯米漿混合逐層夯築。近年我省文保部門按當年工藝對大壩進行修補,用了約2萬斤糯米;華家口夯土險工位於南運河左岸、衡水景縣華家口村,修建於清代宣統年間。2012年景縣對華家口夯土險工進行修繕保護,壩體採用三七灰土加糯米漿夯築而成,耗用百餘袋糯米。國內外考古界的專家認為,謝家壩和華家口這兩段大壩是中國考古的一個重大發現,再現了中國近代在漕運水利設施中夯築的先進工藝。
  滄州至德州段運河河道能夠入選申遺點段有兩個原因,一是保持了原始風貌,因為當地縣城沒有在運河附近發展,基本沒有改造;二是彎道最多,明顯的大彎竟有三十多個。這些彎道減緩了水流,保護了航船的平穩,減少了堤壩的受力,自古有“三彎頂一閘”之說。
  反響:
  申遺成功只是個開始
  對於大運河申遺成功,昨天我省有關人士備感興奮。河北省文物局大運河保護和申遺負責人孫晶昌說,河北段大運河入選的“兩點一段”填補了我省東南部線性文化遺產的空白,對沿線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必將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他同時表示申遺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要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為當地百姓帶來實惠,“南水北調工程可能會流經大運河的‘兩點一段’,要讓大運河通航、通水,流動起來。”
  滄州市文物局局長、河北省大運河申遺辦公室主任王玉芳為申遺成功掉了淚。去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來河北實地考察時,她負責講解。為了這次“大考”,王玉芳把自己修煉成一部“大運河活字典”。當時來實地考察的是位50多歲的印度女士,“她對遺產區、緩衝區以及保護措施等看得很細,也很註重跟百姓溝通,記得到謝家壩村,當她看到自發前來的男女老少後,特別上前詢問村民對運河申遺怎麼看,大家都說自己在運河邊長大,非常支持運河申遺,她顯得很高興,還特地跟村民合影留念。”
  王玉芳強調申遺成功只是第一步,“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不是終身制,如果保護得不好將被取消資格。”對此她呼籲全社會參與,形成對河北段大運河的長期保護和管理機制,“保護、研究、展示和傳承運河文化要繼續做,同時河北段還有些重要遺產點,如果中國今後還要後續申報,我們也要努力把這些遺產點納入《世界遺產名錄》”。
  相關
  新聞
  絲綢之路項目
  申遺成功
  新華社電 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22日批准通過“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遺產名錄申請報告。至此,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合提交的這一文化遺產項目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是跨國系列文化遺產,屬文化線路類型,線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線包括中心城鎮遺跡、商貿城市等5類代表性遺跡共33處,申報遺產區總面積42680公頃,遺產區和緩衝區總面積234464公頃。中國境內有22處考古遺址、古建築等遺跡,其中包括河南省4處、陝西省7處、甘肅省5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處。
  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於6月15日在多哈開幕,根據議程大會將於25日閉幕。世界遺產大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年會,全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
  □本版除署名外由本報記者黃鎣採寫  (原標題:歷時八年 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f02cfcw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